close

書名: 人類大命運 Homo Deus

副標題:從智人到神人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

作者: 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

譯者:林俊宏

出版年:2017

出版社:大塊文化

推薦程度: ★★★★☆

 

作者是以色列歷史學家,以豐富的學識,帶領讀者思考他的觀點:過去人類面臨的飢荒、瘟疫和戰爭,目前這些問題已可應付,在生物科技、機械科學和演算法飛快前進之下,人類是否會從「智人」升為「神人」?擁有了更長的壽命、更強壯的身軀以及更聰明的腦袋後,對於個人跟社會又會有什麼影響?

 

-- 筆記 --

1. 人類過去三大議題:饑荒、瘟疫、戰爭;人類三大新議題:當死亡走向末日、找出幸福快樂的關建、當智人演化為神人 

2. 古希臘伊比鳩魯(Epicurus)的享樂主義、十八世紀末英國邊沁(Jeremy Bentham)的效用最大 (至善即是為最多人帶來最大的快樂)、現代呼籲用GDH(gross domestic happiness)取代GDP

3. 人類的獨特之處在「互為主體的」(intersubjective),也就是給了世界適當的解釋,或說意義,這也是第一次認知革命。例如紙鈔、法人、簽了〈白拉維沙協定〉後,蘇聯消失

4. 道德法則就可以稱為宗教、不只有佛教基度教猶太教等,共產主義、自由主義都算。宗教通常包括倫理判斷、事實聲明即實務指示

5. 宗教最在乎秩序,而科學最在乎力量。對於真理的追求屬於靈性之旅,在宗教或科學界其實很少見

6. 人文主義(humanism):為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,強調個人感受。其中的主流強調自由,又稱自由主義

7. 自我至少包含「經驗自我」(experiencing self) (整個過程) 和「敘事自我」(narrating self) (峰終法則 peak-end rule)

8. 自由主義大崩解原因來自科學解釋:生物是演算法、演算法的運作不受組成的物質影響、沒理由相信非生物演算法(矽)永遠無法超越生物演算法(碳)

9. 新宗教:科技人文主義/ 第二次認知革命,希望透過基因工程、奈米科技和腦機介面,接觸到前所未見的意識領域

10. 新宗教:數據主義(Daraism),希望用資訊取代欲望和經驗。最有效得到大量數據即為好方法、聆聽演算法的意見...

11. 作者希望讀者常掛於心的三個問題:生物真的只是演算法?智能和意識,哪個更有價值?等到無意識但有高度智能的演算法比我們更懂我們,社會、政治跟日常生活會變怎樣?

 

-- 心得 --

全書文句通暢、知識量豐富、圖片全彩,每一篇章都再再顯示作者的學識涵養跟組織能力,也把他的見解解說得很清楚,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

作者透過大量的科學實驗數據告訴我們:其實人類沒有想像中那麼獨一無二,也沒有想像中強大

Google比你更清楚回家走什麼路比較快,一匹叫做漢斯的馬也會經由察顏觀察來算數

人類歷史七萬年,在AI、生物科技跟奈米科技的發展下,接下來到底會走到哪裡呢?

會只剩意識跑到網路中嗎?會變成烏托邦嗎?會變成反烏托邦嗎?

我是比較強調「如何做」的那種人,對我來我,知道這個議題,可以跟身邊的朋友討論很有趣,不過更重要的是:接下來應該怎麼做?

有體外受精技術,可以篩選要生男生還是女生,我要不要去用這個技術?比起人類將來會不會被演算法取代,我還是更關心貼近生活的例子

我覺得參考Google演算法某種程度就是建立起對演算法的信任,拿演算法為己所用

雖然某種程度好像離不開它了,不過Google地圖實際上也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用 ;沒有Google map的確很不方便,不過並不是非它不可

不過話說回來,網際網路漸漸變成跟自來水一樣是基本人權

在未來,當演算法(例如自動駕駛車)也變成基本人權時,那人類要怎麼消耗時間呢?

活著就免不了時間流逝,就是要決定要做什麼事,判斷標準大致是馬斯洛的人類需求金字塔

我認為目前雖然已經可以靠刺激大腦某些部份降低痛苦的感覺,但這方法短時間不會成為主流

長期來看有可能,而一旦這方法成為主流,人人安逸,那人類歷史就會緩下來,也許也是好事?

(圖片引用自網路)

現代人類科技很強的,演算法或是數據支配了許多層面,但我們應該要害怕嗎?

我覺得還好,就享受科技帶來的方便跟選擇性吧

然後把時間花在如何創造更多良善上,往馬斯洛金字塔頂端邁進

人的一輩子很快就過去了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讀書筆記
    全站熱搜

    檸檬的台語是雷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